科技日報記者 羅云鵬
5月1日,位于廣東深圳光明區(qū)的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。該館建設用地面積6.6萬平方米,總建筑面積12.83萬平方米。建筑以自然形態(tài)為靈感,深灰色金屬外衣勾勒出“大飛船”造型,U型布局融合未來設計與自然生態(tài)。38米超高中庭,重構立體空間敘事,完美詮釋“科技、生態(tài)、藝術”理念,打造深圳科技文化新地標。
據悉,深圳科學技術館以“數字文明、創(chuàng)新未來”為展示主題,以“通信科技”為展示主線,致力于打造全球首家數字文明科技館,為全國科技館的主題探索與創(chuàng)新實踐提供新思路。
深圳科學技術館設有四大常設展廳,950個創(chuàng)新展項,數量居國內科技館前列。
深圳科學技術館聚焦人工智能、生命科學、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,推出一系列豐富的科普教育課程。通過實施館校結合計劃,利用數字技術打造沉浸式學習場景,讓青少年在真實的科技場景中,體驗探索未知的樂趣,推動教育、科技、人才融合發(fā)展。
深圳科學技術館通過開發(fā)多主題研學課程,推出“少年科學家”培育計劃,激發(fā)學生創(chuàng)新思維。7類特色研學活動,涵蓋科普表演、深度觀展等項目,“日日有活動、周周有新意、月月有主題”,滿足多元科普需求,助力培養(yǎng)適應未來社會的創(chuàng)新人才。
(受訪單位供圖)